http://www.kk.gov.tw/ |2015.8.5 
 
國光電子報 第一百三十七期 發刊期一百零月五日

回首頁

 


多元劇種、多重交融-第三屆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

張啟豐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副教授
 

2013年,國光劇團團長鍾寶善邀請台東大學教授、資深劇場人王友輝策劃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,作為資源共享的藝術平台。三年來,這一座平台從一開始篳路藍縷的觀望遲疑,隨著第一屆、第二屆的夢想效應發酵,如今已經成為鼓勵劇場工作者打造築夢劇場的夢工廠。同時,三屆以來戲曲與小劇場的接觸,也逐漸由京劇、崑劇元素擴而廣之,這一座平台成為多元劇場類型交融實驗的祕密花園-在盛夏的午後與夜晚,熱情綻放,空氣中隱隱飄浮著或幽微、或穠馥的氣息。

第一屆(2013)三齣戲為三缺一劇團《大宅門.月光光》,兩則故事訴說重男輕女的家庭故事與源自馬來西亞的靈異傳說,均以京劇程式作為表演及劇場手法的呈現基礎。栢優座《獨、角、戲-吉嶽切》以「角」為構思起點,真實演述、誠懇探討伶人成角的汗水、血淚與辛酸,以及失敗者的人生。國光劇團《青春謝幕》則是講伶人的事、演伶人的戲。每一齣戲都真誠地在「戲曲/小劇場」脈絡下,探索「戲曲」與「小劇場」互為所用、騰挪越界的可能性。

第二屆(2014)除了栢優座《逝.父師-希矣切》、國光劇團《賣鬼狂想》之外,邀請長年進行文化跨界創作與演出的EX-亞洲劇團進入實驗平台,演出《婚姻 1/2》。《婚姻 1/2》透過婚姻、愛情、生育等主題的貫串與連結,重新演繹當代人所面對愛情與婚姻,《逝.父師-希矣切》所探討的,是「師」、「父」在戲曲演員養成過程中所表徵之獨特且重要的精神意涵,《賣鬼狂想》則源自志怪小說〈定伯賣鬼〉,可視為古典文本的當代延伸與新詮。

兩屆累積六齣戲,說多不多,但是延伸效應卻如漣漪般日漸擴展。三缺一劇團《大宅門.月光光》2014年於基隆再度演出,國光劇團《青春謝幕》除了在台灣持續演出,2014年受邀赴北京參加首屆「小劇場戲曲藝術節」,引發熱烈討論。《賣鬼狂想》的當代觀點與劇場詮釋手法,極受觀眾喜愛,除了原班人馬演出的「復刻口碑版」之外,還另有台灣戲曲學院學生擔綱演出「熱血青春版」,展現全力以赴、別具巧思的表演特色。這樣一座「戲曲/小劇場」實驗室,不僅讓創作意圖強烈的劇場工作者激盪、發想各種可能性,也能經由不同戲曲劇種的交流,不論是崑劇、京劇、豫劇,還是南管戲、北管戲、歌仔戲、客家戲,甚至布袋戲、傀儡戲及皮影戲,激盪出多采多姿的夢想藍圖。

於是,第三屆(2015)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的規劃,就由文和傳奇戲劇團《代戰》、狂想劇場《夜奔》、國光劇團《幻戲》的演出,呼應這一座藝術平台多元劇種、多重交融的實驗特質。三齣戲所呈現的劇種除了京劇,更有歌仔戲、客家戲、傀儡戲,以及在戲曲劇場中相當少見、但是與皮影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光影戲;內容或是展現戲曲習藝與生命歷程的雙軌回顧、或是探問個人生存與社會體制之間的隱顯關聯、甚或挑動情愛本質與人生幻象的危險邊緣。不論是劇場形式、劇作思考及呈現手法,都是在前兩屆所累積的基礎上展現更多向度的發揮。

今年打頭陣的,是文和傳奇戲劇團在8月14-16日演出的《代戰》。主演李菄峻(李文勳)是近年極受矚目的年輕一輩客家戲演員,不僅編導演兼擅,演出劇種還兼跨客家戲、歌仔戲、京劇。《代戰》由百年廟宇演出酬神戲拉開序幕,藉由三段戲中戲,串聯起主角習藝與親情的生命歷程,劇名「代戰」實具多重含意。戲中戲選自《紅鬃烈馬》,李菄峻分別在客家戲〈三打薛平貴〉、京劇〈回窯〉飾演薛平貴,在歌仔戲〈銀空山〉飾演代戰公主,展現跨劇種、跨行當的演出,相當值得期待。

狂想劇場是劇場風格頗受注目的劇團,導演廖俊凱作品《賊變》曾入選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節目。8月21-23日演出的《夜奔》由姜富琴編劇,呈現了男夜奔(林沖)與女夜奔(紅拂女)的並置與對視,並由此穿越/連貫當代社會中個人與群體、生命道途選擇的跨世代命題。全劇由戲曲演員朱勝麗、現代劇場演員韋以丞演出,二位演員表演的養成雖異,但是都有跨界經驗,朱勝麗在《青春謝幕》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,韋以丞則從李柏君老師學習京劇多年,屆時舞台上將會迸發精彩的表演火花。
至於國光劇團在8月28-30日演出的《幻戲》,原劇本為台大文學獎得獎作品,劇作者洪菁運用奇思妙想,以傀儡為媒,點染愛情於情緣幻影之中。由於劇中有傀儡,因此不僅演員要學習傀儡肢體,更邀請偶戲導演石佩玉跨刀,並進而促成她擅長的光影戲與戲曲表演結合;也因為劇中人與傀儡的關聯,國光劇團更開發3D列印技術,將人/偶同一地呈現在舞台上。深情至性的年輕發想與觀點,多元型態與多重手法的劇場呈現,相信在演員劉祐昌、黃毅勇、劉化蒂、許立縈以幻為真的詮釋下,觀眾必定會在幻戲中見到真情。

這一屆除了上述三齣重頭戲,以及一向與TATT(台灣技術劇場協會)合作的「台前幕後劇場服務培訓課程」之外,今年還與嘉義阮劇團合作,規劃劇場讀劇演出,8月8日為廖紓均《趙氏孤兒》改編版及吳明倫《真假孤兒》,展現新生代對於老故事的解讀觀點與呈現手法,8月9日為陳建成《解》,則深沉地探討了近年來發生的無差別隨機殺人事件。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累積三年,略有小成,因此今年除了在木柵國光劇場讀劇、演出外,更在「華山1914」舉辦特展,系列呈現三屆九齣戲的創作特色,從中可以清楚了解每齣戲各自與戲曲及小劇場所嘗試的實驗或結合,而這樣的多元跨域,實則展現了每個劇團旺盛的企圖心與創作能量!

由王友輝策劃、國光劇團主辦的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,在2004年台灣戲曲小劇場發軔十年之後舉辦第一屆,在時間上或許是個偶然,但是經過三屆累積,不僅可以看到所有參與者辛勤澆灌的成果,同時,也可以想見栽花花發、插柳成蔭的美麗風景線。


版權所有•未經授權•禁止轉貼節錄

國光劇團
116台北市木柵路3段77號5樓
電話:(02)2938-3567   傳真:(02)2938-3442
發行人:張育華 藝術總監:王安祈 主編:游庭婷 執行編輯:林建華

如有任何意見請E-mail至:guoguang@kk.gov.tw
c2003-2015 kk.gov.tw . All Rights Reserved.
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:IE5.0以上版本 1024x7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