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kk.gov.tw/ |2016.8.5 
 
國光電子報 第一百四十九期 發刊期一百零月五日

回首頁

 




文│陳泓燁 本團演出規劃科研究助理

說起過往臺灣京劇,總有一些演員因為表演人物維妙維肖,而被戲迷朋友冠以「活」字之稱。其中,「活關公」李桐春老師、「活張飛」王福勝老師,都是箇中代表。

國光劇團的兩位資深主排王冠強、馬寶山,便是打六歲起,就跟在兩位「活字輩」──時任大宛國劇隊李桐春隊長、王福勝大師──身旁學戲。說起小大宛,冠強回憶到,大宛國劇隊整體人員不多,所以行當規範不強,小朋友們缺什麼扮什麼,什麼戲都得學。此外,大宛國劇隊的戲路偏陽剛,最常貼演的劇目包括《三國演義》《包公》《水滸》等等「男戲」,冠強自己就武生、武淨、武丑通通都得來。這樣的成長過程讓小輩們在跑龍套的過程更加貼近前輩藝術家,對於自己的表演不設限,彈性更大,不知不覺當中,「腹內」也累積了更多戲。

隨著京劇在大眾娛樂市場的退場,劇隊的解散成為必然,先是大宛國劇隊裁撤,而後,聯勤國劇隊也步上後塵。一次又一次的改弦易轍造成了不小的人員變動,離團、改行或轉任教職的所在多有,而堅持不懈的小輩如冠強,也在這樣的景況底下,得以從龍套演員慢慢站上舞台,從主角背後多如牛毛的百萬雄兵,漸漸成為幫關老爺牽馬、翻滾的馬僮,通過馬僮的翻撲,為老爺的出場營造熾烈的氣氛;再漸漸成為舞台上噴火吸睛、熟稔老爺所有唱念氣口、平衡關老爺台上勁頭、烘托、傍著老爺的周倉。

那時,和冠強對戲的仍是「活字輩」李桐春老師、王福勝老師。老前輩們有他們的脾氣,也是他們對藝術的堅持。冠強說「王(福勝)爺爺演戲都是死口」,「死口」指的是「死的氣口」,也就是說從節奏、台詞、身段到兩人的互動套路,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變化。「我第一次跟王爺爺對戲就是《古城會》,不僅要見關公、還要見張飛,那時王爺爺給我說戲,說完一次,他就認定你會了,會了,就是台上見,沒有排戲這種事。」這些前輩演員的嚴謹,也教會了冠強對戲劇的堅持──細節該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,沒有技藝跟不上的妥協之道、沒有人手不夠的簡便之道。

在京劇仍是大眾流行的最末班車,冠強跟著前輩以馬僮之姿登上中視八點檔,那一時之選的桃園三結義,劉備胡少安老師、關羽李桐春老師、張飛王福勝老師,以及冠強的老師王少洲擔任的周倉,三國戲在電視上著實風靡一時,還發行了郵票呢。

「我告訴你啊小冠強,我們學這個花臉,剛的時候要很剛,但媚的時候要比旦角還要媚。尤其花臉的臉部顏色繁雜,表情也容易被繽紛的顏色吃掉。要從內在發出情感,觀眾才接收得到」冠強回憶起王少洲老師把周倉交給自己時的慎重,也記著自己是怎麼跟在舞台旁邊,一次一次的看著老師表演的「薰」著戲。

說起台灣京劇舞台常見的「老爺戲」,冠強細細數起《白馬坡》《過五關》《古城會》《單刀會》《臨江會》《水淹七軍》,關老爺台上魅力無窮,而其中以表演來看,最為經典的便是《伐東吳》(又名《大報仇》)。《伐東吳》這戲完全展現傳統戲的寫意精髓,從黃忠帶箭、劉備哭靈到火燒連營,演員的表演結合人物性格,多有可看之處,一趕二、一趕四都常見於舞台。此外,因應時代需求,《白馬坡》(又名《斬顏良》)也是勞軍時常演的老爺戲,這戲特別的「振奮軍心」,前有河北大將顏良威風、張狂的表演,帥氣的一條腿,大刀一波一波的殺,血氣方剛大殺四方之際,關老爺上場俐落解氣,一身的工架,在趟馬中與馬僮默契配合,快與慢的節奏掌控、剛柔如何並濟,不僅體現老爺人物沉穩威勇的特色,更激起了戲台底下軍士們的英雄崇拜,最是適合勞軍。

隨著關公成為民間重要信仰,關公戲在舞台上的「神化」日益鮮明,演關公戲所遇見的各式「怪談」、「傳說」,在鄉野之間成為茶餘飯後的百談不倦的漫談題材。戲曲舞台上扮演關公時所需先行準備的各種嚴謹自律,如剃頭、刮臉、進後臺禁語、破臉,或是外台戲老爺首次上場時,一大串的鞭炮也必須備好等等習俗也逐漸衍生。

不過,以冠強跟在李桐春老師身邊的這麼多年來說,看遍李桐春老師穿梭扮飾關公人生,唯一沒看過的的確正是《關公升天》(又名《走麥城》),但為什麼這戲不演?是因為禁忌嗎?冠強笑著說「關公升天是禁忌?才不是,關公升天是發包銀戲。」
「發包銀戲」指的就是上座戲,從前戲班每到該發薪水時,若是發不出賞銀,就會貼這戲,因為每貼必上座,有了觀眾也就有了錢可以發給團員,班主也就不愁了。但既是如此,為什麼活關公不演這戲呢?「這倒要從過去軍隊和藝術家的關係說起,軍中劇隊嘛,將軍總認為自己想看什麼戲,藝人就該演什麼戲給他們看,有好聲好氣邀請、尊重藝術家的長官,也難免有覺得藝人就該被呼來喚去,喊一句想看什麼戲,藝人就應該來服務的風氣。」冠強細細解釋到。將軍們有官威、藝術家也有自己的脾性風骨,便是在這樣的折衝下,李桐春老師「這樣叫我演?我偏不演」的風骨,到將軍拉不下臉面,勒令「你現在不演,那我以後也就不讓你演。」這齣戲就這樣掛上了。

所以,關老爺貴為武聖,從人到神格化,戲班上下對其敬重,這絕對是有的,李桐春老師家也供奉著老爺。但是,真的有這麼多禁忌嗎?也許有、也許沒有,也或許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更「禁忌」吧。

但無論如何,有一個絕對是可以肯定的──扮演關老爺的困難,絕對是真的。老爺戲有多難、有多特殊,從戲曲發展出「紅生」一行當可見一斑。「紅生」集老生、武生、架子花臉等多重表演於一身,同時需要兼顧氣度、工架、唱功等全面功夫,又必須具備關老爺獨樹一格的人物氣質,而國光劇團的頭牌老生唐文華,便是極少數能夠吃下關老爺,在傳統關公戲扎實、厚重、樸實的表演之外,並能兼擅新編戲略含實驗、後設的當代表演。《關老爺在劇場》,敬請拭目以待。


版權所有•未經授權•禁止轉貼節錄

國光劇團
116台北市木柵路3段77號5樓
電話:(02)2938-3567   傳真:(02)2938-3442
發行人:張育華 藝術總監:王安祈 主編:游庭婷 執行編輯:林建華

如有任何意見請E-mail至:guoguang@kk.gov.tw
c2003-2016 kk.gov.tw . All Rights Reserved.
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:IE5.0以上版本 1024x7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