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2020.9.5

國光電子報 第一百九十八期 發刊期一百零九年九月五日
  回首頁

傳統戲曲的行銷之路

文•林慧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劇藝發展組助理研究員


50、60年前,在農閒過後邀集街坊到廟口看戲是生活的日常,近年因城市區域化、藝文生態改變、流行文化衝擊等問題導致觀眾流失,傳統戲曲逐漸沒落。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,對全球各地產業造成前所未有的嚴重衝擊,隨著疫情起落不定,藝文活動被迫配合疫情指揮中心指引持續滾動。上半年許多藝文活動檔期被打亂,表演藝術團隊忙著處理停演、聯繫延後檔期、民眾退票等作業,好不容易等到六月解封,表演藝術團隊無不急著恢復演出,期能填補上半年被迫取消和延期的損失,大型或幸運的表演藝術團隊勉強爭取到幾場演出;反觀長期倚賴外台市場演出的中、小型戲曲團隊,將近半年無戲可演,面臨演員出走甚至解散的壓力,背後更大的隱憂則是,傳統藝術長期存在發展的困境。

根據國藝會2020表演生態調查報告指出,2005年調查266個主要團隊,年度總收入約17.8億元(票房+補助+演出等其他收入),總支出約21.2億元,虧損約3.4億元;2013年至2018年,表演藝術票房平均約12億元,平均每人購票約50元;再根據文化部文化參與統計數據,全台民眾看表演藝術者從2013年的51.6%,到2017/2018年下滑到40.5%。文化參與人口的流失,表演藝術最明顯。1傳統藝術產業的發展困境,早在15年前就被提出討論,對比上述國藝會的調查結果發現,15年來傳統藝術市場萎縮,以及參與人口逐步流失的問題仍未獲得改善,足以顯見,觀眾與市場是影響傳統藝術產業發展最主要的關鍵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政府在第一時間推出紓困計畫,解決團隊的燃眉之急,然而傳統藝術產業有其特殊性,傳統藝術生態、團隊體質、人才培育與市場等問題,皆與團隊的發展與永續發展息息相關,是以政府接續推出振興計畫,協助傳統表演團隊增進專業與製作能力,提升演出與創作能量,以強化業界競爭力。傳統戲曲團隊存續發展最主要的條件,就是維持基本開支的收入(票房),當務之急就是找回流失的觀眾。

用關係行銷拓展觀眾
對傳統戲曲團隊而言,口碑就是票房,而票房建立在觀眾的支持度,觀眾回來了,市場也就自然形成;相較於流行藝文產業,傳統藝術需要更多的策略來行銷戲曲。隨著近年環境與資訊快速變動,行銷策略也有所調整,許多企業開始將行銷重點從原來的銷售,轉移到以使用者為導向的「關係行銷」。

關係行銷,顧名思義就是以使用者為核心的行銷策略,透過與使用者的聯繫、溝通來了解需求,規劃更貼近使用者的產品,建立長期穩固的關係,以提升使用者對產品的印象及品牌忠誠度。關係行銷運用在傳統藝術推展具體的案例之一是網路社群媒體,因為成本低、公開化、凝聚度高、傳播快等特性,已成為各個劇團作為行銷的基本工具。其中最被廣泛運用的方式是透過Facebook粉專定期發佈演出或活動訊息,與粉絲保持良好互動,透過粉絲分享轉介演出訊息,增加團隊知名度,當觀眾對團隊的關注、互動頻率越高,對團隊的忠誠度就更高。除了社群媒體的運用,會員經營也是許多企業維繫與使用者關係的另一種形式,透過會員專區與個人化活動,提供演出資訊、方便的購票管道與優惠、甚至推出如搶先看排練的會員專屬活動,營造讓會員覺得被重視的感受與尊榮感,凝聚會員對團隊的忠誠度,亦能有效誘發非會員觀眾加入的動力。

除了社群網路與會員經營外,企業也是許多表演藝術團隊合作的對象,以國光劇團為例,近幾年行銷的觸角開始從校園、會員,延伸至企業高端人士的開發與經營,透過「藝文沙龍」專題演示、講座等客製化的課程,規劃知識菁英或企業人士感興趣的跨界、創新議題,介紹國光劇團與品牌的創新經驗,藉由案例的分享認識傳統戲曲的價值,對傳統戲曲產生興趣走進劇場,進而成為國光劇團的觀眾。另一方面,2015年國光劇團與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合作專題研習活動,課程主軸目標以「轉型成長、領導傳承」為定位,招收主要對象均來自「致力於掌握全球與中國市場機會、以求建立永續經營基石之企業董事長、總經理、執行長、新世代領導接班人」,國光劇團的課程定位則以自身作為傳統京劇團的現代發展為例,歸納蓄積多年的經營理念,將文化傳承的價值主張,轉化成為活絡文創思考的演述範例。2此合作契機也促成與許多企業合作的機會,展開更深度的「藝企合作」,國光劇團2015年推出文學劇場《定風波》,即是國光劇團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共同製作的成功經驗,在與企業建立友好關係後,國光劇團持續在企業的資助下,推動「臺灣京劇接班人—青年人才培育計畫」與「青少年京劇藝術欣賞學習計畫」,在行銷推廣之外同時獲得企業贊助資源,為成功的行銷助力。

以體驗行銷推展傳統藝術

傳統藝術欣賞品味應從小扎根,2019年教育部將傳統藝術納入12年國教新課綱,把傳統表演藝術的意識與價值帶進校園,提升藝術人文素養的學習領域,配合藝術課綱於全國各地辦理推廣講座,並媒合傳統藝術團隊到校園示範演出。體驗行銷的核心觀念是,為顧客創造不同的體驗形式:感官(sense)、情感(feel)、思考(think),行動(act)、關聯 (relate);透過感官行銷訴求,創造一種新鮮獨特的情感或知覺體驗,3其中最常被用來推展傳統藝術的是感官體驗。

國光劇團自2002年即展開傳統戲曲的教育推廣工作,「以校園為基地,以教師為種苗」,籌劃各種戲曲藝術推廣教育,以國中小學童、學校教師、文史藝術系學生、青年學子為推展對象,規劃各類專題講座、示範演出和研習活動,如兒童夏令營、教師體驗營、教師研習營、終身學習營;每個活動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戲曲基本知識,同時搭配實務體驗與互動分享,讓參與者認識京劇、鼓勵學子走入劇場。有位高中老師因為參加「教師國劇研習營」課程,感受到傳統戲曲的美好,立下「培養傳統戲曲年輕觀眾」的心願,自此開始經營「帶學生進劇場看京劇」的課外活動,平均每學期帶120名學生看兩場國光演出的戲,持續八年未停止,累積逾萬人次進劇場。另外根據國光劇團近幾年的觀眾研究顯示,創團初期觀眾主要是六十歲以上的老戲迷,佔整體觀眾比例四至六成,到2003年起傳統戲的觀賞族群中有五成左右是40歲以下的觀眾;新編戲每檔演出更有七成以上不到40歲,以學生族群與青壯階層的觀眾比例最高,將近八成,且多半曾參加過國光劇團的相關推廣講座或藝術教育活動。4足以證明二十餘年來國光透過藝術教育成功培育新的觀眾群。

文化是一種思維,是一種態度,傳統藝術的推展有待長期累積,透過積沙成塔的努力,讓戲曲的種子悄悄在校園裡發散。經由國光劇團的案例顯示,具有參與或相關學習經驗者,較能促進參與傳統表演藝術活動意願,更有青年學子在接觸戲曲後選讀戲劇相關科系,體驗行銷能為觀眾提供獨特的內容、打造品牌親和力、引發討論獲取關注,透過活動測試產品,透過體驗行銷是創造另一種生活經驗。

結語
傳統藝術是文化傳承重要的一環,傳統的再創新及跨界合作是必然的趨勢,尤其傳統表演藝術主要觀眾群仍是特定、小眾族群,更需要加強行銷與推廣,從行銷媒體、廣度和觀眾忠誠度等面向,透過有效的關係行銷與體驗行銷,有助於團隊獲取更多的資源,提供團隊創作的方向,未來除了持續透過深耕、深化主要觀眾,利用行銷策略能有效拓散至潛在消費人口。本文期望傳統戲曲團隊在政府補助政策的輔助下,能夠透過行銷策略的運用與延展,跟觀眾建立雙向的互動,讓戲曲團隊跟觀眾之間建立穩固的關係結構,能夠抵禦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危機。

注釋:
1.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(2002),《表演藝術生態觀測指標與架構研究計畫》,P6。
2. 張育華、陳淑英(2019),《國光的品牌學:一個傳統京劇團打造臺灣劇藝新美學之路》,P206。臺北: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。。
3. 彭映淳(2005),《客家文化產業與體驗行銷:以東勢庄生活體驗為例》,P15。
4. 張育華、陳淑英(2019),《國光的品牌學:一個傳統京劇團打造臺灣劇藝新美學之路》,P154、160。臺北: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。



版權所有•未經授權•禁止轉貼節錄

國光劇團
國光電子報 第一百九十八期 發刊期一百零九年九月五日
111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
電話:(02)88669600
發行人:張育華 藝術總監:王安祈 主編:陳怡君 執行編輯:林建華

c2003-2020 kk.gov.tw . All Rights Reserved.
 
Sa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