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2022.10.5

國光電子報 第二百二十三期 發刊期一百一十一年十月五日
    
♦《釣蝦場的十日談》的成功與詮釋的問題
♦2022 士林有座大觀園—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初探
♦從使用端出發籌建的臺灣戲曲中心
♦戲曲的築夢之旅
♦關於〈掃蕩群魔〉的幾件事
♦尋找跨界合作的創世蓮花《指忘》
  回首頁

2022 士林有座大觀園—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初探
文:邱慧齡 國光劇團副團長


十年磨一劍,經歷建造工程易手風兩,作為台北市新地標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,終於在2022仲夏啟用開幕。這個由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與國內建築師共同合的的新劇場,榮登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百大景點、CNN評選為2021全球最具顛覆性八大建築,成為台北最時髦的打卡新據點。兩位曾獲普立茲建築獎的荷蘭設計師Rem Koolhaas、David Gianotten作品遍布全世界,而且每一次的設計作都能顛覆人們對建築的想像,且與在地的文化、地景樣貌結合。這次座落在士林劍潭捷運站旁的新劇場建築,能看見台北盆地北側山景,加上比鄰熱鬧的士林夜市,鬧市中昂揚起身,幻化成一座大觀園。走過捷運站點延伸一條專屬連通道,有著金屬風格的長廊,搭配著號稱皮蛋豆腐或一鍋三味的現代風外型,頗具21世紀新科技藝術,劇場本身就成為一個可探討的作品。

北藝中心由大劇院、球劇場和藍盒子三個劇場組成,甚或藍盒子和大劇院還可以共同組裝成超級大劇場,超大量體的舞台空間,容許超乎想像的獨特創作可以在此發生。如同「魔術方塊」的劇場空間概念,讓劇場既可各自獨立,又能產生變化結合,實驗意味濃厚、使用彈性大幅提升。三座劇院嵌入一個中央方形量體,而這些劇院的舞台,後舞台及劇場服務設施均設置於此方形量體,結合成一個高效率的使用量體。場域內有限的尺度進行恰如其分的切割與應用,那顆突出嵌在建築立面上搶眼的銀色巨球,無論外觀或劇場內部空間特性,都可不斷創造話題。

曾在幾年前的一次國際年會中,北藝中心超級行銷王孟超執行長提到,北藝中心有一項施工的最大挑戰,也就是鑲嵌每片挑高 5 米、重達 300 公斤的雙層曲面玻璃。曲面玻璃的製作本身就極為困難,再加上需要製作雙層曲面玻璃調節室內外空間溫度,因此特別從德國取得原料,再運至西班牙製作,最後至中國進行風力測試,才能製造出波光粼粼般的玻璃立面。而這些玻璃在測試過程中只要沒有禁住考驗,就是高額費用的損失,時間和金錢同時在這個測試中不斷追加,也莫怪工程執行過程中會有如此多的坎坷。成果值不值得,就筆者看來,從內觀看外或由外回看場館,都自成一趣。彷彿大型落地玻璃成為舞台意象,窗內窗外都是劇中人。

在未拆下工程圍籬前,這座巨大的建築物在略顯空間飽和的城市區塊顯得擁擠與突兀,恍若不慎落入士林夜市旁的外太空座駕。傍著一旁的大屯山系,曾私以為它會是一個加入擾亂劍潭景觀視覺的新物件;未料拆去工程防護圍籬,掀開面紗後,卻帶來另一種不同的都市景觀。龐然大物依舊如是,擁擠感卻藉由整體建築物的重心上移而有了解消。在抬起了大圓球的重心提升,一樓區域寛闊展開;所有的車輛選擇了道路容量較寛裕的承德路方向,避車彎道及卸貨口完全沒有佔用一樓平面空間,卸貨口甚至是直接拉升至四樓,貨車可以直接進入到劇場舞台側,在寸土寸金的台北都會區內,可謂是相當善用空間的設計。

走進北藝內部,不同色系打造空間感受及識別系統,平面識別與立體建築結合一氣。如其官網文案所言;北藝藍是劇場的沉靜、是智慧的魅力,灑滿三個劇場空間:大劇院、藍盒子、球劇場;綠色則落在行政辦公室的天頂,帶來自然的呼吸,也在Green Room提醒演員休息;粉紅色代表「孵化中」的暗語,棲息在孕育表演的排練場裡。場館裡的橘,則是「探知的熱情」,順著橘紅色就像是伸手邀請的「參觀回路(Public Loooooop)」。順著橘紅手扶梯,奇幻仙境將竄入眼簾。整體北藝內部空間可說是視覺敏感度極佳,也創造各個不同的個性化空間。參觀回路是一條從大門外貫穿整棟建築的通道,參觀動線即是直擊最真實的「劇場內部」,可以看見劇場在日常運作中的狀態。在幾處特別選擇的地點,可透過觀景窗一窺劇院空間,既可以從球劇場後方看到團隊在舞台上排練,也能經過大劇場後台看見工作人員在搭台或調燈,或許還有機會在路途中與表演者不期而遇。這條貫穿劇場建築空間的環狀參觀動線,讓民眾得以更親近、直接地進入到建築中,即使從不進劇場的民眾,都能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窺識劇院後場的日常。

雖然北藝中心開門營運不免遭受各方檢驗,無論是座位空間不足、手扶梯空間偏狹、洗手枱面過小、指標系統不明或是座位布破裂等等問題,對一個新的劇場而言,還是必須從營運中找出問題並進行改善。即便是所有材料、工法都是台灣前所未有,難度也非常高,但是因為設計與過去多數的公共藝術空間都不一樣,經營團隊或許也預期到觀眾進入場館會有許多的不習慣,在慣性的培養及場館的優化上,未來還是有競合空間。據媒體朋友說到,多數的國內建築師都讚賞北藝場館設計,反觀劇場使用團隊及觀眾卻有較多的負面評價。姑且不論使用者習慣是可以重新塑造的,場館內的空間規劃也有亮點。首先,場域裡的指標系統,是決定動線規劃優劣的關鍵。由平面設計聶永真規劃延伸的指標設計,以提高圖像標誌佔比為目標,從全球共通的識圖經驗替代文字,跨越語言藩籬,並「簡化指標數量」,保留建築空間裡的局部探索感,部分指標甚至與原硬體建設所使用的建築材料貼合,營造一氣呵成的體驗感。雖然作為指標設計系統也接受不少的批評,反而也有也以為是一大亮點,那就是在男女廁的圖像設計上,削弱了一般大眾對性別的刻板印象,透過圖形設計包含大量圓角,讓空間看起來更可口療癒。這樣的企圖是有意思的,作為藝術創作,不就是不斷尋求改變的創意萌發嗎……避免使用刻板的廁所指標設計,卻又能表現男生與女生的形象平衡點,也是劇場人追求的變與新。想之當然爾,新的設計會經歷一些挑戰與適應期。對於使用者而言,或許是一個好玩的探索,而場館也希望藉由這樣的全新思考與設計,能落實更全面的性別平等新思維。

北藝擁有寛闊的劇場大廳空間,引進知名書店進駐,旁側也有一個獨立空間可以作為展覽或小型活動使用。靠落地窗側放置座席,可供觀眾欣賞窗外景致或略作休息。前堂偌大的空間使用交叉穿梭無障礙步道,視覺與空間運用性兼及。手扶梯與樓梯在空間佔比上有明顯差異,初聞批評未見實境時,也以為這看來不是一個合理安排。及至現場觀之,才發現樓梯平台可能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座席空間,提供另一個等待演出的休息區。同時也讓我聯想到,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的知名畫作《雅典學院》,描繪出拱門前梯前或站或倚,或坐或立的古希臘哲人們,代表著真理、智慧、和諧;它既是神聖的知識殿堂,也是華麗的歷史舞台,提供上場人物展現人類智慧的精華。我們或者與之借鏡,創造更多的公共論壇言論與空間。哲人日已遠,典型在夙昔。

作為台北新地標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,有若紅樓夢中的大觀園。它未來會勾畫出多少美麗的舞台風景,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劇場,值得期待!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
版權所有•未經授權•禁止轉貼節錄

國光劇團
國光電子報 第二百二十三期 發刊期一百一十一年十月五日
111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
電話:(02)88669600
發行人:張育華 藝術總監:王安祈 主編:黃馨瑩 執行編輯:林建華

c2003-2022 kk.gov.tw . All Rights Reserved.
 
Save